水产养殖中,水质的优劣是决定养殖效益的关键因素。水质的优劣是通过水色表现出来,而水色又是由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机溶解物、悬浮颗粒的多寡等因素反映出来的。因此了解与掌握养殖水体的水色变化,并通过科学调控技术措施来达到所要求的水色,是水产养殖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所谓“养鱼先看水”就是这个道理。 一、优质水色的种类、特点及调控技术 在水产养殖的主要品种鱼、虾、蟹的养殖中,优质的水色大致可分为下列五种:即淡绿色、翠绿色、茶褐色、黄绿色、浓绿色。 (一)淡绿色、翠绿色水色的特点及调控技术 1、特点 这种水色在鱼、虾、蟹养殖中,都是希望得到的最佳水色,尤其在幼体阶段的养殖中更为需要。这种水色中富含金藻门、绿藻门中的小球藻、栅藻、板星藻等藻类。这些藻类的品质富含营养盐类及维生素,并易于作为营养物被消化吸收同时通过光合作用,可向水中提供溶解氧。这种水色的水体,透明度大多在20~30厘米,水质稳定,水中有机、无机悬浮物较少,水产养殖中所要求的“肥而爽”之水质,即为这种水色的水质,这是保证取得良好养殖效益的优质水色。 2、培育和保持该种水色调控技术 (1)放养前,塘口先用生石灰消毒,并投放有机肥,一般每亩生石灰用量150千克左右,清塘后投放有机肥培育水质,视塘口底泥肥沃程度、用量在100~150千克/亩。 (2)养殖过程中,遇到水色由淡绿、翠绿色变浓变深,可适当添注新水稀释调节。达到较长时间内保持这种水色的状态。 (二)茶褐色、黄绿色水色的特点及调控技术 1、特点 这两种水色的水中,浮游植物中硅藻门种类为优势种群,并有部分绿藻,如新月藻、舟形藻、褐指藻、甲藻为主。这些藻类中的色素呈褐色或茶褐色。这种水色是鱼、虾、蟹养殖中的最佳水色。这种水色中的藻类易于鱼类消化吸收,且营养丰富,富含钙、镁、铁等无机盐及多种维生素。水中溶氧丰富,有毒有害物质稀少,宜于鱼类生长发育,且病害发生率低。在苗种养殖阶段,这种水色水质为最佳水质。但是,这种水色的缺点是持续时间较短,一般在10~15天后,易于转换成其他水色。 2、培养和保持茶褐色、黄绿色水色的调控技术 ①适时添注新水,在养殖旺期,每2~3天加注新水一次,每次注水量为养殖水体总量的l/10左右。 ②适时追肥,追肥可用腐熟后的有机肥和含磷、镁、钙成份的化肥,如磷酸氢钙等。由于硅藻需要的营养元素得到补充,促进了硅藻的生长发育,故可使该水色持续较长时间。 (三)浓绿色水色的特点及调控技术 1、特点 这种水色呈深绿色,且浓度加大,因此透明度较低,一般不足15厘米,水中的藻类以绿藻门为主,如螺旋藻、衣藻等。这种水色水质较肥,且较稳定,可持续较长时间,气候变化对其影响不大。在养殖盛期的塘口水体中,大多为这种水色。在浓绿色水中,藻类日趋老化,但光合作用较强,产氧功能好,并仍可被消化吸收,所以在成鱼养殖中仍属良好水质之列。但是在养殖高温季节,这种水色水质要注意加注新水调节,以防由于残饵及排泄物增加,致使水质进一步变浓,造成水体底部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浓度加大,水中溶氧减少,水质变坏,从而使养殖效果降低,甚至会引发疾病,造成养殖损失。 2、控制调节浓绿色水色的技术措施 ①每日加注新水降低水色浓度,加水量为水体总量的5%~10%。 ②适当降低投饲量。 ③泼洒沸石粉或生石灰调整水色,用量为0.1千克/米3。 二、劣质水色的种类、特点及调控技术 (一)蓝绿色水色的特点及调控技术 1、特点 这种水色由于蓝藻门中的藻类大量繁殖(主要是微囊藻所致),水质混浊、浓厚,在塘口下风处的水中有大量蓝绿色悬浮颗粒,水表层有带状、云状蓝绿色藻群聚集,形成油膜,并有气泡出现(又称水华),而在水体的下层则很清瘦。当水温达到28℃以上阶段后,藻类会陆续死亡,产生毒素,败坏水质。在高温季节的7—8月份,养殖密度过大的水体大多会产生这种水色。蓝绿色水质持续时间过长、浓度过大后,会对水产养殖造成极大危害,易暴发鱼病,造成成批死亡现象,给养殖生产带来巨大损失。 2、消除控制蓝绿色水色水质的技术措施 (1)排放法:在养殖水体出水口处上方,开口放出表层水,将蓝绿藻排出塘口外,连续2~3天。或用人工密网、捞海在下风头处捞除。 (2)使用二氧化氯0.1克/米。,加沸石粉10克/米3,全塘泼洒,连续1~3天,可有效消除蓝藻,改善水色水质状况。 (3)待蓝绿色水色减淡后,施用磷酸氢钙,重新培育成嫩绿藻水或硅藻水。 (二)黑褐色水色的特点及调控技术 1、特点 这种水色又叫酱油色水,呈黑褐色或深红褐、深黄褐色。形成这种水色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养殖中后期,投饲后残饵、排泄物过多,有机物在塘底腐败分解,形成富营养化水质,水中悬浮有机物增多,水质老化恶化,毒物积累增多。这种水色的水中,鞭毛藻、裸藻为优势种群,这些藻类可分泌毒素。在毒素作用下,养殖对象会暴发疾病,以至中毒死亡。其中以对蟹塘、虾塘的危害最甚。 2、消除调控的技术措施 (1)立即减少或停喂饲料、加注新水。 (2)开动增氧机,增氧曝气,降低毒素浓度。 (3)施用以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为主要菌类的生物制剂。3~5天即可有效消除该不良水色。 (三)清澈水色的特点及调控技术 1、特点 这种水色的水有两种情况:一是青苔水,即水体底部长满青苔,使水体变清变瘦,水中缺乏营养盐类,有益藻类绝生,养殖幼体进入青苔很难成活二是黑清水,水色透明见底,但呈黑清色,并散发有腥臭味。水中浮游植物绝迹,有大量大型浮游动物出现,养殖上称“转水”。后一种水为水质变坏的坏水,是不宜进行养殖的水体。 2、消除调控的技术措施 (1)青苔水的调控技术措施: ①首先要抑制青苔生长。可用有机肥挂袋的办法,将发酵腐熟的有机肥(如鸡粪)装袋后,定置悬挂在生长茂盛的青苔上方,待浮游植物大量繁殖、遮蔽青苔生长的阳光后,青苔自然死去,水色可逐渐变绿。 ②泼洒生物制剂可调节水色,恢复到淡绿色好水。 (2)黑清水的调控技术措施: ①全塘泼洒敌百虫制剂,浓度为1克/米3,杀灭大型浮游动物。 ②加换新水,并泼洒生石灰(化水后),用量为每米水深30~40千克/亩。 ③最后泼洒有机肥或无机肥,增加营养盐类物质,调控到较好水色水质。 经上述措施,一般经5~7天水色可转好,变为浅绿色水色。
本文连接:http://www.shuizhijiance.com/newss-192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