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值(即酸碱度)是水质的重要指标。在养殖水体中,pH值十分直观地反映着水质的变化。 比如藻类的活力、二氧化碳的存在状态等,都可以通过pH值的大小和日变化量来推断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它是水产养殖用水的一个重要因素,分析养殖用水的水质时通常都要测定其pH值。 决定因素 最主要的是水中游离二氧化碳和碳酸盐的平衡系统,以及水中有机质的含量和它的分解条件。 二氧化碳和碳酸盐的平衡系统根据水的硬度和二氧化碳的增减而变动。二氧化碳的增减又是由水中生物呼吸作用、有机质的氧化作用和植物光合作用来决定的。 水中的二氧化碳越高,则结合水分子形成碳酸,释放出氢离子,使水中的PH下降,相反则PH升高。 看来,水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决定水体PH的最大因素之一,而水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又直接与水中浮游生物特别是水植物的含量和活跃程度有直接关系, 例如:水中的浮游植物丰富,则白天光合作用强,消耗二氧化碳促进水体PH升高,而夜间水中植物由于呼吸作用增强,释放了二氧化碳,造成水中PH相对降低。 变化规律 养殖用水在一般情况下,日出时pH值开始逐渐上升,至下午16:30-17:30达最大值,接着开始下降,直至翌日日出前至最小值。 如此循环往复,pH值的日正常变化范围为1-2,若超出此范围,则水体有异常情况。 pH值日变化规律是因为浮游植物进行白天光合作用需要吸收二氧化碳,夜间植物呼吸作用又释放二氧化碳。 从而引起水体二氧化碳变化,二氧化碳含量的高低又影响PH值的日变化。 掌握pH值的日变化规律对养殖管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利用价值。 值异常原因 pH值偏高或过高的原因: ①新水中已有一定数量的藻类,但水质还没有稳定,往往会偏高。 ②蓝绿藻含量丰富的水体由于光合作用很强烈,到下午5点钟左右,pH值往往会升到9.5以上。 ③受碱性物质污染的水体pH值偏高。 pH值偏低或过低的原因: 养殖时间较长的池水透明度高(因为藻类减少而透明度高),光合作用不强, pH值偏低,甚至中午还达不到7.5,受酸性物质污染的水体pH值也会偏高。 处理方法 经常检测水体pH值的变动,最好每天早晚各次,一旦出现异常就要及时找出原因,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新水池塘最好等水质稳定后再放鱼种。 出现蓝绿藻要及时控制或更换池水,追施水产专用肥培养新的藻相。 养殖时间过久的池子,淤泥的有机质太多,这时就要适当增加换水量。 当pH值直很高,可用醋酸降低pH值。pH值高了,大家都觉得问题不大,如果要调低,也知道加淡水这种方法,而有些时候受条件限制,根本无法完成。一般pH值过高出现在养殖早期, 原因是肥水的藻类光合作用活跃,有机物的含量少等,加淡水是好方法之一,另外可以添加微生物制剂产品调节水质。 盐碱地的pH值调节的办法: ①尽量不使用高pH值和较高碱度的水源,如有条件可采用换水的办法,防止池水的pH值过高。 ②盐碱底质土壤的鱼池,不宜施用生石灰进行清塘和消毒,防止pH值上升,可用降酸灵处理。 ③鱼池中要除去大型藻类如蓝藻和轮藻等,减少光合作用,避免pH值大幅度增高,因为藻类在高温和强烈的阳光照射下进行旺盛的光合作用,使水体短期内pH值大幅度提高。 ④控制浮游植物的过度繁殖,可用杀藻剂进行全池泼洒。 ⑤紧急解救措施用适量醋酸和水质保护解毒剂,以中和pH值,防止碱中毒与氨中毒。 当PH过低时的处理 当pH值过低时,大家都比较容易想到用石灰或换新水,使用石灰和换新水都可以十分有效地提高pH值,但是这两种方法并非什么时候都可行,有时也不十分稳定; 在这里介绍一种相对安全的方法:就是适当追肥。 pH值偏低一般出现在养殖中后期,因有机物含量较多(生物氧化这些有机物会释放出较多二氧化碳,促进PH降低),另外藻类老化光合作用弱所致pH值低,直到pH值上升到所需的水平, 水深的养殖池将水位降低效果会更好(增加光照强度,增强光合作用),追肥还能预防中后期养殖的缺氧问题(光合作用增氧)。
本文连接:http://www.shuizhijiance.com/newss-160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