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氮是指水中分子氨(NH3)和铵离子(NH4+)的总和。事实上,氨氮是一种具有正向和反向影响的物质。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大家比较关心的是池塘氨氮过高的问题。尤其是在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池中,这个问题往往更为严重,会对养殖造成一定的危害。 氨氮的产生 (1)养殖水体变化:当水体中溶解氧不足时,水体发生反硝化反应,亚硝酸盐、硝酸盐在反硝化细菌的作用下分解而产生氨氮。 (2)养殖过程产生:水生动物的排泄物、施加的肥料、残饵、动植物尸体等含有大量蛋白质。这些物质,在厌氧情况下,被水体中的一些微生物菌分解,经一系列消化、分解过程,会形成大量氨氮。 (3)水生动物排泄:鱼类可通过鳃和尿液、甲壳类能通过鳃和触角腺向水中排出体内的氨氮,以免发生体内氨中毒。 氨氮的危害 氨氮对水生动物的危害有急性和慢性之分。 (1)慢性氨氮中毒危害表现为:摄食降低,生长减慢;组织损伤,降低氧在组织间的输送; (2)急性氨氮中毒表现为:水生生物表现亢奋,在水中丧失平衡、抽搐,严重者甚至死亡。 (3)鱼和虾均需要通过鳃与水体进行离子交换(钠,钙等)。氨氮过高,会增加鳃的通透性,损害鳃的离子交换功能; (4)水体中氨氮过高,会使水生生物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增加动物对疾病的易感性,降低生长速度。常常会发生细菌性疾病如烂鳃、肝胆综合症、败血症等,而且难以控制,给养殖造成很大损失; (5)氨氮浓度过高,还会降低生殖能力,减少怀卵量,降低卵的存活力,延迟产卵繁殖。 氨氮的消除 (1)硝化和脱氮。氨(NH3)被亚硝化细菌氧化成亚硝酸,亚硝酸再被硝化细菌氧化成硝酸,称为硝化作用。硝化作用需要消耗氧气,当水中溶氧浓度低于1~2毫克/升时,硝化作用速度将明显降低。 在水中溶氧缺乏的情况下,反硝化细菌能将硝酸还原为亚硝酸、次硝酸、羟胺或氮时,这种过程称为硝酸还原。当形成的气态氮作为代谢物释放并从系统中流失时,就称之为脱氮作用。 (2)藻类和植物的吸收。因为藻类和水生植物能利用铵(NH4+) 合成氨基酸,所以藻类对氨氮的吸收是池塘中氨氮去除的主要方法。 水温降低、连续阴雨天等,导致藻类的减少和死亡会使水中的氨氮含量明显上升。所以,在冬季饲养中,要尽量在前、中期培好藻,延缓后期藻类减少和死亡的速度和时间。 (3)挥发及底泥吸收。在池塘中氨氮浓度高、pH值高,采取增氧措施,在晴天、有风浪、搅动水流等情况下,都会有利于氨氮的挥发。 底泥土壤中的阴离子可以结合铵离子(NH4+),在拉网或发生类似的引起底部搅动的操作时,池底沉积物会暂时悬浮在水中,铵离子(NH4+)就会被释放出来。 (4)矿化及回到生物体内。所谓矿化,即部分氨氮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于池底土壤中,这些有机物质分解后又回到水中。 分解速率取决于温度、pH值、溶解氧以及有机物的数量和质量。当水中氨氮浓度较高时,氨(NH3不是NH4+)可以通过鳃进入水生生物体内。 氨氮在养殖水中有两种状态,一种是“非离子氨”,对水生动物有毒;另一种是“铵离子”,对水生动物无害。 因此,应注意控制水中的非离子氨,以降低对水生动物的毒害作用。
本文连接:http://www.shuizhijiance.com/newss-1445.html
|